你了解慢性腎衰竭嗎? |
|
|
|
[健康資訊] 2018-07-10 | 瀏覽次數:677次 |
一、什么是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病持續進展的共同結果。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和全身各系統癥狀為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我國慢性腎衰竭發病率約為100/百萬人口,男女發病率分別為55%和45%,高發年齡為40-50歲。 二、癥狀有哪些? 1、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可表現為不同程度水腫等。 2、呼吸系統癥狀:可出現氣短、氣促,嚴重可引起“尿毒癥肺水腫”。 3、胃腸道癥狀:主要表現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有尿味。消化道出血也較常見。 4、神經肌肉系統癥狀:早期可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其后會出現性格改變,抑郁,記憶力減退。 5、骨骼病變:骨軟化癥、骨再生不良、骨折等。
三、危險因素 1、漸進性發展的危險因素:高血糖、高血壓、蛋白尿、吸煙、年老等。 2、急性加重的危險因素:原發性或繼發型腎小球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反復或加重;腎毒性藥物;泌尿道梗阻等。
四、慢性腎衰竭的危害 1、腎功能減退,嚴重情況下發展為尿毒癥,將只能采用透析甚至是腎移植,增加家庭負擔。 2、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心血管事件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比普通人群升高約15-20倍,死亡率進一步增高,占尿毒癥死因45%-60%。
五、如何防治? A、早期防治對策和措施 1、保護腎臟,詳見2017年12月8日推送《你對腎了解多少?》。 2、早診斷、有效治療原發性疾病和去除導致腎功能惡化的因素,是防治慢性腎衰竭的基礎。 3、及時、有效控制高壓:高血壓是慢性腎衰竭的危險因素。 4、嚴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也是慢性腎衰竭的因素。 5、控制蛋白尿:可改善疾病長期預后,包括延緩病程進展和提高生存率。 6、其他:積極糾正貧血、應用他汀類藥物、戒煙等,可能對腎功能有一定保護作用。 B、營養治療: 限制蛋白飲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能減少含氮代謝產物生產,減輕癥狀及相關并發癥,甚至可能延緩病情進展。 C、藥物治療: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 D、腎透析或腎移植 (具體藥物使用請到正規醫院,咨詢專業醫師) |
|
〖 關閉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