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類風濕關節炎嗎? |
|
|
|
[健康資訊] 2018-07-09 | 瀏覽次數:502次 |
一、類風濕關節炎(RA)是什么?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的具體發病機制不明確。一般為滑膜炎形成,并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由于目前不能根治,因此RA的早期診斷、治療至關重要。 二、RA都有哪些表現? 1、關節: (1)晨僵:早起后關節及周圍有僵硬感。 (2)關節痛、壓痛: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腕、掌指,其次是足趾、膝、肘、肩等。多為對稱性、持續性,時輕時重。 (3)關節腫:由于關節腔內積液或周圍軟組織炎癥引起。 (4)關節畸形:常見于較晚期患者,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等使畸形更為嚴重。 2、其它表現: (1)類風濕結節:在如跟腱等處,出現大校不一(數毫米至數厘米)結節,質硬、無壓痛、對稱分布。 (2)干燥綜合征:部分患者常有口干、眼干等癥狀,30%~40%患者可繼發干燥綜合征。 (3)胃腸道反應:患者可有上腹不適、胃痛、惡心甚至黑糞。
三、RA的治療 目前RA不能根治,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緩解癥狀和疾病的的活動度。 對于RA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1)一般治療:包括休息、關節制動、關節功能鍛煉、物理療法等。 (2)藥物治療:根據藥物性能分為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植物藥和生物制劑。 (3)手術治療:對于晚期有關節畸形、失去活動功能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 |
|
〖 關閉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