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阿司匹林的來源嗎? |
|
|
|
[健康資訊] 2018-07-10 | 瀏覽次數:541次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抗血小板聚集的常見藥物有阿司匹林、阿魏酸鈉等。那么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介紹這些常見的抗血小板藥物。 一、阿司匹林的產生 中外古籍中早有用柳樹、水楊等治病的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已記載從柳樹皮提取的苦味粉末可用來鎮痛、退燒。此后柳樹提取物一直被收入西方藥典。 到了19世紀,科學家們試圖從植物藥物中純化出有效成分。 1827年,柳樹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楊苷被分離、純化了出來。 1837年,意大利化學家發現,水楊苷水解、氧化后,變成水楊酸。 1853年,為了改善水楊酸對人體的刺激性,夏爾、弗雷德里克·熱拉爾研究出用水楊酸與醋酐合成乙酰水楊酸。 1897年,科學家發現它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最后于1899年被使用于臨床,并取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
二、阿司匹林的使用 阿司匹林作為知名藥品,其最出名的功效就是解熱鎮痛,此外,經拜耳研究發現,長期小劑量使用阿司匹林,能預防遠期心腦血管疾病。 目前,每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習慣,已經被大眾廣泛的認識并接受了,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阿司匹林。 比如對阿司匹林過敏,或者不適宜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如剛做過顱內手術者、懷孕婦女等),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慎用阿司匹林。
對于使用阿司匹林的具體適應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禁忌,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推送中,向大家詳細講解。 |
|
〖 關閉本頁 〗 |